为进一步增强我院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应急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应急救治水平,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月21日下午,急诊科在急诊抢救大厅组织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医院临床急救演练活动——《重大车祸多发伤应急预案演练》。
活动由副院长曹蕊芸担任总指挥,急诊科主任汪海洲、外科副主任医师沈晓宇、护士长华娜、主管护师顾士琴以及5个实习生等21人共同参与演练。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王鹏,ICU主任医师孙东明,普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吕强,骨伤科主治医师袁延红等到场指导。
下午两点演练正式开始,现场模拟了抢救室护士站接到120救援指挥中心电话,一辆汽车与三轮车相撞,导致车上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3人重伤、多发伤,2人轻伤。
汪海洲立即安排急诊医护人员组成4组急救小组,每组安排2名医生和2名护士,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向医务科、业务院长和总值班汇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考虑到伤员中有颅脑挫伤、肝挫伤、肺挫伤、张力性气胸、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病人,应急办公室迅速组织脑外科、骨伤科、普外科等专家会诊。
伤口处理、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床边检查及转运等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处置得当、配合默契,现场应急处置效率高,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随后,王鹏、孙东明、吕强、袁延红等人针对本次演练进行讨论与点评,为进一步提高重大突发事件抢救效率提供了有效建议。
其中,孙东明建议在抢救第一例“车祸致伤右季肋部伴疼痛一小时余”的病人时,要做到快速检查、快速诊断、明确休克原因是腹部外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要快速开通静脉通路,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并实现快速转运,能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第三例颅脑挫伤,脑疝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建议进一步规范呼吸机的正确使用等。吕强指出在腹部外伤类似考虑肝破裂的情况下,希望急诊科在术前尽可能完善腹部CT检查;在张力性气胸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为提高抢救效率,要迅速完成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轻症患者,建议进行简单检验、检查,以节省时间等。
最后,曹蕊芸进行总结,对参演人员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在接诊到急救的细节衔接以及急救人员的情绪把控方面存在不足,希望平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定向培训和团队作战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确保急救工作快速而有序的开展。
此次演练,不仅是对我院多科室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教学观摩、学习交流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技能、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医院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