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保健 您的位置:首页 > 医学保健 > 中医养生
慢性肾病患者又到“冬病夏治”时
信息来源:本站   新闻作者:   修改日期:2017-08-15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治疗手段,是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暑”气当令,借自然界高气温来带动人体自身阳气,从而整体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难治性疾病、特别是冬季的高发病,在夏季得到有效治疗,获得全面康复或减少冬季发作的一种治疗方法。
解密“三伏贴”
       谈到“冬病夏治”,大家脑海中可能就马上会想到穴位贴敷,因为近几年来,许多大的媒体、中医机构在这方面开展的宣传比较多,其实就是选用具有温阳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等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敷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般贴敷时间选在农历三伏,因此也称为“三伏贴”。
敷贴的时间
       “三伏贴”的神秘之处是它敷贴的时间,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阳干之庚日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肺脏之气。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而白天中上午阳气初升,因此又以上午贴敷最佳。三伏贴治疗的疾病也以肺系疾病为主,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以及部分胃肠疾病、关节病等。
 

贴敷所用药物
       贴敷所用的药物一般以辛温发散的中药为主,佐以少量刺激发泡的药物,常用配方为:甘遂、细辛、延胡索、白芥子等,其作用主要是刺激穴位,通过经络感传,激发脏器功能,产生自愈的效果。

贴敷的穴位
      “三伏贴”贴敷的穴位,一般也选用与治疗相关脏腑的背部“俞穴”,因为按照中医理论俞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三伏贴”时间
按照今年的气象,今年的三伏时间分别如下:
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三伏贴”和其他任何疗法一样有其禁忌症,禁忌人群:孕妇、一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为增加疗效,贴敷期间须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但少数患者出现发泡表现,应尽快揭除贴敷药物,避免皮肤过度反应。
目前,我们选用特制的“穴位敷贴治疗贴”来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基本杜绝了皮肤的发泡、红肿、不适感,而且疗效可靠稳定。
 

“三伏贴”并非冬病夏治的全部内涵
       我们简单回顾了冬病夏治的一种重要方法——“三伏贴”,但是如果大家把冬病夏治仅仅理解成穴位贴敷就太片面了。其实冬病夏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灸疗、理疗、按摩、中药穴位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凡是能够起到鼓舞人体阳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冬病夏治中。
从我们长期的临床观察来看,三伏天进行一些中医中药的调理,无论是内服还是外治的方法,都能够起到在冬天减轻或减少疾病发作甚至治愈的效果。事实上,易发“冬病”的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中医叫阳气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也往往不觉得天气炎热,少数人甚至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因此,只要运用有效地中医治疗手段,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络,就能起到很好的“夏治”效果。
 

慢性肾病患者也可冬病夏治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说,冬季天气趋冷,皮肤排出的汗液和毒素减少,肾脏的负担比其他季节增大。且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血压急剧升高等情况,均易导致肾炎、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等慢性肾病患者的病情恶化,所以广大慢性肾病患者比较重视冬季的保健。
 

       肾病科主任薛红良介绍到,在夏季慢性肾病患者同样不能忽视疾病的保养调护。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气压低,人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加之现在空调的普遍使用,在无形中持续损伤人体的阳气,夏季的感冒往往比冬季更高发,因此,这也是导致急性肾炎发作或者慢性肾炎急性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若病情来势汹涌的话,还可能发展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
 

而且慢性肾病的患者,绝大部分都属于脾肾阳虚的体质类型,因此,适当的选择进行夏季的调养,将会起到良好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大大减少疾病的反复或加重。
慢性肾病患者冬病夏治要注意什么
“夏治”治疗期间,还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脾阳受损,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